琳玲港货:维生素C和苯甲酸钠放在一起会致癌?|基础颜究
我在回复后台留言的时候居然有四个同学在不同时间问我这个问题,我知道又一波谣言已经来到。
不得不赶快写一篇。
维生素C和苯甲酸钠放在一起会致癌?
(一)有没有反应?
有!
如果把【高浓度】的【苯甲酸钠】和相对【浓度不高】的【维生素C】放在一起,的确有可能会产生微量的【苯】。
“天哪!我们恨化学!我们恨苯!这东西致癌的。”
“像我们这么清清白白的女孩子,怎么可以和这种妖艳的化学品搞在一起。”
你稍微等一下好不好?
这个反应有很多条件。
第一,最好温度比较高,多高呢?肯定比室温要高一些才有利于这个反应的发生;
第二,最好有光线,如果在暗处,反应就会慢很多;
第三,【维生素C】的浓度不能太高,太高了就会【抑制】那个大毒草【苯】的生成;
第四,最重要的一个条件,必须在酸性环境下才会产生【苯】(严格来说,pH在3以下)。
(二)所以呢?
所以,如果一个产品你放在冰箱里面,避光低温,基本上没有问题。
老娘就不愿意放在冰箱里,你们这些配方师老是要给别人添麻烦,真讨厌。
不放冰箱,也没问题。
为啥?
因为最后一个条件不满足。
我们仔细看看一个含有【维生素C】的配方会怎么做就好了。
高效的高浓度【维生素C】配方:在这样的配方里面,【维生素C】浓度很高,pH比较低,可能在4左右。也就是说,这种配方里面满足了条件4,可能生成【苯】,但是同时不满足条件3——【维生素C】含量太高,压制了配方中【苯】的生成。
低浓度的【维生素C】配方——这种配方中【维生素C】往往不是主要的活性物,因此会变成【维生素C】的衍生物,比如【抗坏血酸葡糖苷】或者【抗坏血酸棕榈酸酯】这样的形式,很难和【苯甲酸钠】反应。最重要的是:这个时候配方往往是中性的,pH要不然在5.5左右,要不然在6-7,请问怎么反应?——不满足条件3。
(三)有没有风险?
2007年美国FDA(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)做了一次【食品】行业的调研。
请注意,是食品行业——苯甲酸钠的用量远远高于我们这个护肤品行业,而且喝下去直接接触胃肠粘膜——粘膜比我们的皮肤表面透过率高得多。
FDA的结论是,绝大部分既含有【苯甲酸钠】又含有【维生素C】(比如橘子汁之类的东西)的饮料,都是安全的——生成的【苯】浓度微乎其微——不到0.005ppm。
这个【苯】的浓度是目前我国国内饮用水标准的一半,也就是说,再多一倍,咱们也能把这个含有【苯】的水喝下去——自来水厂不会认为这个不合格。
我在Google上搜了一下,基本上没有看到英文文献(科技文献)和文章(报纸)对【护肤品】表示担心的,好像大家都只是在反对可口可乐似的。
(四)小结
也就是说,第一,基本不用担心;第二,就算要担心,最多担心一下橙汁之类的饮料(那个严重得多)。
不信谣,不传谣。
谢谢阅读。